亚马逊中国,日前正式发表声明,为寻求战略转型,将于今年7月18日起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

今后亚马逊在中国仅保留两块业务,一是kindle电子书 ,二是跨境贸易,其他业务将全部裁撤。

准确地说应该是“亚马逊主营业务电商将退出中国,亚马逊于2004年斥资75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在线购物网站卓越网,并于2011年将其更名为亚马逊中国。

亚马逊中国一直扮演着中国互联网成功者的角色.但正是这样的全球市值最高的电商公司,却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成熟的电商市场上阴沟里翻了船。

他错在哪里呢?

事实上,市场经营管理的文化差异是导致亚马逊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最关键因素。

首先,亚马逊认为,品牌的价值会牢牢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所以整个亚马逊都以品牌营运作为核心。

美国人更喜欢大品牌,不在乎那点运费。

而中国人更注重性价比,东西要好但不贵,最好还要包邮。

这一点,就让淘宝、京东与亚马逊直接划上了分界线。

讲究品牌的有钱人,都去shoping mall 直接面对面交易去了,而最活跃的广大网民,是需要斤斤计较的,亚马逊的价值观对此是改不过的。

其次,亚马逊注重服务与大供应商,对小商家兴趣不大。

特别是把美国的经验,在15个城市建立大型配送中心,加快货品到达客户手上。

不过这一招是双刃剑,小商家没有这个实力支撑这么大量的铺货。

亚马逊失去了最大量的商品种类支撑。

第三,美国人的审美观,导致亚马逊网站与APP的画面很清爽很单调,这种美国的成功经验,无法适应中国网民的视觉欲望。

他们认为淘宝、京东等商品介绍的界面华而不实,但他们不理解这种色彩丰富,多姿多彩的风格,却能引起当地消费者的共鸣。

而亚马逊则继续推出西方观众喜爱的极简设计。

结果大家有看得到,很少人会打开亚马逊的APP去购物。

第四,亚马逊看不到数字支付工具的威力。

亚马逊拒绝在中国出现数字支付爆炸时推出自己的支付系统。

导致其用户不得不使用笨重的信用卡。

但竞争对手却使用了广受欢迎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支付等在线支付工具。

这使得任何东西的购物都是一个无缝和极其简单的过程。

即使路边摊也是如此。

这几条文化差异与价值观不同引致的后果,就是亚马逊没有适应中国特色的本地文化,壮士断臂也就成了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