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申请L1签证面临多重困境。

材料审核愈发严苛,移民局不仅严查材料真实性,还通过AI分析逻辑矛盾点;实地审查频次大增,办公场所、员工信息等随时可能被核查。

此外,签证有效期缩短、续签条件苛刻,企业需在短期内证明运营能力和人才价值,稍有不符便会被拒,让众多跨国企业和职业人士的赴美计划充满变数。

一、政策剧变:L1签证门槛全面抬升

近年来,美国对L1签证的政策调整呈现出系统性收紧趋势。

2025年最新政策要求申请企业需满足“过去三年平均年收入超100万美元”或“全职员工超50人”的硬性指标,直接将中小规模企业排除在外。

同时,首次签证有效期从3年缩短至1年,续签时需提供员工“显著成就证明”及企业“未来三年业务扩展计划”,这意味着企业需在更短时间内证明其在美国市场的实际运营能力。

这种调整与美国移民政策的整体转向密切相关。

自特朗普政府推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政策以来,L1签证的拒签率持续攀升。

2017年L1B签证拒签率仅为28.7%,而到2024年,部分地区的拒签率已突破40%,其中印度申请人拒签率高达56%,中国申请人也达22%。

2025年,随着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政策收紧预期进一步强化,移民局甚至计划对L1签证持有者实施“动态薪资审查”,要求其薪资水平必须高于同岗位美国员工的20%。

二、审查机制:从材料审核到实地穿透

美国移民局(USCIS)对L1签证的审查已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穿透”。

2024年起,移民局启用“AI +人工”双重审核系统,对申请材料进行语义分析和逻辑校验,任何表述模糊或矛盾的文件都会触发“自动拒签”。

例如,某科技公司因在组织结构图中使用“全球副总裁”头衔,但实际管理团队仅2人,被判定为“职位虚设”,申请直接被驳回。

实地审查的频率也显著增加。

移民局会通过LinkedIn核实员工人数、致电公司前台确认职位信息,甚至突袭办公场所检查运营状况。

2024年,广东某精密五金企业因被发现“注册地址与实际办公地不符”,L1签证申请被撤销,企业负责人被列入“签证黑名单”。

此外,移民局还要求申请人提供“美国同类岗位薪资调查报告”,并解释“为何外籍员工薪资高于本土员工”,这对跨国企业的薪酬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企业应对:从合规运营到策略转型

面对日益严苛的政策环境,跨国企业需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在公司架构上,需确保美国分公司具备独立运营能力,如租用真实办公场地、雇佣至少5名全职员工,并保留完整的财务流水和税务记录。

其次,在申请材料准备中,需采用“证据链闭环”策略,例如提供员工参与重大项目的合同、决策会议记录,以及母公司对美分公司的注资证明。

部分企业开始探索“曲线救国”路径。

例如,通过EB-1C跨国高管移民直接申请绿卡,规避L1签证的短期限制。

2025财年EB-1C配额为42,900张,但需注意排期风险,建议企业提前12个月启动申请流程。

此外,一些企业选择将业务重心转向政策相对宽松的地区,如加拿大、新加坡,以分散签证风险。

【企服快车成立22年】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在北京、深圳等地都设有分部。

作为全球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有:美国L1签证、海外公司注册、会计财税、美国签证、商标/专利/版权、离岸企服快车、海牙认证、海外仓等。

若您有全球商务拓展需求,可拨打电话158-2729-0669或加客服微信yf4007227010。